大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每年公历1月20至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°时为“大寒”。大寒一过,四季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。大寒节气接近春节,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,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,腌制年肴。
天寒地冻,全国各地田间农活依旧很少。北方地区的农户多忙于积肥堆肥,为开春做准备。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,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,适时浇灌,对小春作物生长大有好处。
大寒走进南京,一碗鸡汤定是必备的冬日美味。大寒喝腊八粥是必不可少的项目:爱吃甜的用粳米、芸豆等混合;而偏爱咸口的人则加入肉丝煮出一碗旧时称作“肉糜”的咸味腊八粥。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,食后能起到润肺健脾的功效。
不同菜和肉在坛中“修炼”接近两个月后,在大寒时节迎来“出关”的时间。腌出水分,渗入盐分,风味在等待中变得深厚绵长。
过去,根据传统的二十四节气,人们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生活:在立春时“咬春”、也会在大寒时观赏梅花。
“传统养生观念讲究‘秋收冬藏’,这也提醒人们,要顺应自然规律,在冬天尤其要休养生息,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体力。”新的习俗也可能会慢慢形成并日益普及,“而人们对新习俗的接纳,往往也是出自对大寒等节气文化符号的认可。”